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若有所悟.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若有所悟.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10 September 2016

《亲密关系》



有朋友问起我:什么是连结?

我回答他:这个问题,我需要认真思考。

但此时此刻的我,深刻地了解到,这并不是一个,单靠思考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透过自身生命历程的回溯,才能找到根源的问题。

首先,当一个人会问自己:什么是连结?的时候,那或许也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在我过去的生命历程当中,我并没有和别人,有过“亲密和深刻的情感连结”

而当一个人,会问别人:“什么是连结?”的时候,那或许也代表着,在我的内心深处,是有一份“渴望”和“不安”存在的。

那份不安,似乎隐隐约约地在告诉我:我是孤独的我是没有人爱的”我是没有价值的

反过来,就是我很渴望,可以跟别人,建立一份持续、稳定、亲密和安全的关系”

然而可能由于过去生命历程当中的一些“心理创伤”或是“童年阴影”让我无法和别人,建立一份“持续、稳定、亲密和安全的关系所以在内心深处,我是既渴望得到爱,却又极度害怕受伤害

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心理,让我跟我自己的关系常常处在一种失序、混乱、撕裂与拉扯的状态当中;就更别提,与他人建立一份“持续、稳定、亲密和安全的关系

所以回到问题的根源,当一个人会问自己或是别人:什么是连结?”的时候;首先,他必须要有能力,去观照自己:

此时此刻的我,和我自己的关系,究竟是处在怎样的一种状态之中?

我和我自己的关系,是持续、稳定、亲密和安全的吗?

如果不是,那我可以做些什么,来让我自己,跟我自己的关系,可以更靠近一点

毕竟世上最亲密的关系,是“我和我之间”的关系。

而唯有当我先处理好,我和我之间的关系,我才有能力,去和他人,建立“情感上亲密与深刻的连结”;否则,自我纠结的矛盾心理,会时不时跑出来,破坏“我和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文:Bryan Goh


Thursday, 17 January 2013

莫往外求


我们的「社会」,从未「教导」我们,如何「了解自己」;更别说,如何「同理他人」。所以「指责声音」,可以从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一个团体对另外一个团体,一个社会对另外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持续发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都是你的错!”——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

「反观自身」,我们却从未「质疑」过,自己的「想法」,在别人的身上,是不是额外的一种「负担」?

在我们汲汲于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想过,对方未必是「错」的?只不过大家的「想法」、「立场」不同,「选择」不一样而已。

为什么我们要一再地「要求」别人「证明」,自己是「对」的呢?

有没有「可能」,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害怕」自己,是「错」的呢?

我们不愿意去「看见」自己的「恐惧」,却一再地想要「藉由」别人,来「逃避」面对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毕竟「面对自己」,是「困难」的;而「指责别人」,相对来说,却「容易」得多。

我们就这样,一直地「往外求」。

越往外求,我们就越「迷失自己」;越迷失自己,我们就越「往外求」。

我们忘了,「自心自性,就在自己心里,何须外求?」

求到了,不见得真的快乐;求不到,更是痛苦不堪。

何苦呢?


Thursday, 22 November 2012

我执

人就是这个样子,「活」在自己「虚幻的世界」里。

坐一个位子、赚一点银子、买一间房子、娶个老婆、生个儿子,就认为位子、银子、房子、老婆、儿子,都是永远「属于」他的;却不知道,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变幻无常」的。

「我执」如此严重,又怎能不「痛苦」呢?

 

 [ 图片摘自网络 ]

Saturday, 13 October 2012

不可说,不可说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

为何佛说:“不可说,不可说”呢?

因为每个人的根性不同,领悟的层次不同,如果佛“说”了,众人就会“着相”,认为只有佛“说”的,才是“真理”,也就无法“证悟空性”;况且,众人根性不一样,根本就没有一个可以满足所有人的说法,如果佛“说”了,反而会引起矛盾和争执。

所以灵鹫山上,佛祖“拈花”,乃以心传心,迦叶尊者“微笑”,乃心领神会。

  
图片摘自:中文百科在线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157797

Thursday, 12 July 2012

感谢生命

如果你能够看到,过去的你,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你,你会对过去的自己,对过去的生命,充满无限感激。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

生命的意义

如果你重复的问: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价值是什么?”

却没有任何的答案,那或许,你已经忘了自己的灵魂在哪里,也忘了对世界付出爱。

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爱,而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就是付出爱,实践爱。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

心敞开,爱才能进来

有时候,上天关闭一扇门;开的,是一道窗口。

所以人在黑暗中迷失方向时,要记得向上天祷告,这样你才能看到光在哪里。

因为“心敞开,爱才能进来。”


图片摘自:http://qing.weibo.com/tj/10bcac9b33001kx3.html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

Monday, 4 June 2012

蚂蚁人生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蚂蚁搬面包”,也会这么高兴


它让我领悟到,人必须学会从“宏观”(macro)与“微观”(micro)的角度来看待生命。

小小的一片面包,对于人类来说,只能填饱一个早上的饥饿感;但是对于蚂蚁来说,却可能是们一天,甚至好几天的食物份量。

小小的一片面包,对于人类来说,一手就能轻易掌握;但是对于蚂蚁来说,却需要出动一整支的队伍,才能搬回巢穴里去。


不知道这“蚂蚁搬面包”的画面,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图片摄于:Greenlane, Penang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

Friday, 1 June 2012

活在当下

每一个小孩,都是全然地活在当下的。

上一秒钟你看到他在哭,下一秒钟你会看到他在开怀大笑。

小孩子的心,没有过去、现在或未来,他们是全然活在当下的。

哭的时候放声哭,笑的时候尽情笑,每一个情绪都是在当下发生的。

哭过了,笑过了,就忘了。

他们是来教导大人,活在当下的禅师。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

Friday, 11 May 2012

虽然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以前听到这首歌,心里头会有一种哀伤、遗憾的感觉,就像歌词里面的:

“黄昏再美终要黑夜...

现在重听这首歌,心里头却充满了幸福感,脑海里想到的,是鲁豫的那一句:

“虽然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原来

“世界从来都不会为任何人而改变但只要人愿意改变自己的心念,整个世界也就会跟着改变。”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

Thursday, 10 May 2012

你是爱

你有没有感受到,

整个宇宙能量里,

都是爱?


你吸进去的每一口呼吸,是爱。

你呼出来的每一口呼吸,也是爱。


你的存在,

就是宇宙能量里,

爱的显现。


你就是爱,

你又怎么可能,

会没有爱呢?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

东方。西方

小的时候,因为喜欢吃面包,多过吃饭,所以母亲给我取了个外号,叫“Roti仔”。

成长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跟身边的人,不太一样。

我的好奇心,大到别人无法承受。我重视逻辑,富有创意,有时间观念,热爱冒险。

最明显的差异是,我乐于表达,虽然过去我的表达方式不成熟、不健康,但那无损于我想要表达的渴望。

今天,我觉得自己比起过去成熟了许多,也懂得用比较成熟的方式和别人沟通;但我依然像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那样,总是在无意识之中,观察别人沟通的方式。

最近我发现,身边的一些朋友其实都很有爱心,也乐于助人。

他们会以最实际的行动,来向世界说明他们对别人的爱,却从未表达他们有多爱他人。

他们可以为自己的孩子牺牲睡眠,降低自己的生活素质,放弃自己喜爱的嗜好,甚至失去自我;但“我爱你”这最简单的三个字,却从未从他们口中,透露一丝痕迹。

牵手和拥抱,就更不用说了。

从这边可以看到,我们东方人在感情方面是属于比较含蓄、默默付出的。

我们总是“爱在心里口难开”。

不管我们有多爱自己的子女、父母、兄弟姐妹,或是亲密伴侣,我们都总是极力地在压抑自己的情感,不让它自然地宣泄。

我们没有办法在自己最亲密的人面前,从容地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也无法允许别人也有同样的脆弱。

我们不知道,爱是有多面性的。

它可以是喜悦的、快乐的,充满能量的;它也可以是痛苦的、悲伤的,沉默不语的。

我们不知道爱就跟艺术一样,是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的。

它可以是轻松的、活泼的,也可以是坚定的、认真的。

我们的父母不会,我们的祖父母不会,我们的曾祖父母不会,我们的曾曾祖父母更不会;但来到了我们的这个时代,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汇的时代,我们是否该为我们的下一代,做出一些些的改变呢?

我们是否可以允许情感的交流,更丰富、更多元化、更实实在在地符合人性呢?

我们其实有能力,做出改变,让我们的下一代,从我们身上,感受到更热烈、更丰盛的爱。


谨以此文,献予80后的父母。

图片摘自: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

男性。女性

现代的女性,变得越来越强悍、自信;相对地,现代的男性,则变得越来越软弱、退缩。

过去一直被男性视为“附属品”的女性,今天,逐渐享有了和男性近乎平等的独立和自由。不敢说,那是100%的独立和自由;但至少,这样的现象,在过去的100年间,是绝无仅有的。

这是一个值得庆幸的现象吗?

对于极端的女权运动者来说,也许是,也许不是。是,是因为女性终于拥有了自己独立的自尊与人格,而不再是附属于男人的“点缀品”;不是,是因为尽管女性已经独立了,但并不期望男性逐渐失去他们应有的雄性风采。

人类一直以来汲汲于维护与争取的,是一个性别的独立与发展,却忘记了我们本来,都是“男女平等”的。

诚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男人的潜意识中有一个“安尼玛”,而女人的潜意识中则有一个“安尼姆斯”。安尼玛是女性,安尼姆斯是男性。”

我们忘记了,当我们一味偏执地追求某一性别的独立与发展时,我们已经偏离了自然界阴阳平衡的道理。

我们忘记了,每一种力量,都有它各自的作用和美。

力量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只不过人的主观意识,喜欢把它一分为二,非黑即白。

如果说男性的勇敢是一种力量,那么女性的温柔也是一种力量。

而如何平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则是我们身为人,责无旁贷的义务。

图片摘自:http://www.osho-energy.com/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164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

Wednesday, 9 May 2012

觉醒

每一次感觉到痛苦的时候,只要往内观看,都会看到自己的内在,有一个很深的执著。

执著什么呢?执着于追求完美,执着于人生必须按照着自己的想法进行。

但人有可能完美吗?人生有可能事事如己所愿吗?

不可能。

既然明知道不可能,但为何还是会那么地执着?

既然明知道执着会带来痛苦,但为何依然还是“执迷不悟”呢?

这,就是人性中的“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所谓的“痴”,就是没有“智慧”,看不到事情的发展,都有它的“前因后果”,和“因缘和合”,而一味地勉强自己,要达到某项成果。

那么要如何破除“痴”呢?

就是要不断地“觉醒”,学习在每一次感觉到痛苦的时候,先不要往外寻求答案,而是“往内观照”。

像在黑暗中行走的路人那样,以“智慧之光”,观照自己的“无明愚痴”;同时,以“慈悲之爱”,宽恕自己的“罪恶深重”。

若是感觉到自己力量微薄,那就祈求佛菩萨力量的加持,念心经、持咒、或是念诵诸佛菩萨名号。

渐渐地,就会在充满荆棘的修行道路上,重获心灵的自由。

祝福大家,祝福自己:

“身心安康,福慧增长!”


图片摘自:http://www.ew.com/ew/gallery/0,,20190605_20437207,00.html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

Friday, 4 May 2012

恨的反面就是爱

不管你多么地痛恨自己,或多么地痛恨别人,

在你内心里面,你始终无法否认的是,

其实,你是爱你自己的,也爱你最痛恨的那个人。

因为所有的恨,都是源自于对爱的不被满足。


图片摘自:http://www.xici.net/d137334154.htm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

Monday, 9 April 2012

觉悟

佛陀的智慧,乃来自于他对众生的慈悲。

所以慈悲与智慧,乃觉悟的双翼,缺一不可。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

Tuesday, 6 March 2012

我,到底是谁?

我不是我的身体,

我不是我的思想,

我不是我的情绪,

我不是我的经历。

我,到底是谁?

我要重新认识我自己。

图片摘自: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3879&do=blog&id=394670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

Sunday, 4 March 2012



心要定,做事情才不会乱了方寸,遇逆境才能处变不惊。

图片摘自:如是我闻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

Saturday, 3 March 2012

问世间


人世间最难看透的一个字,既不是[],也不是[],而是[]这个字。

正因为看不透[]这个字,所以才会有[轮回],有[] []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

Monday, 6 February 2012

做人最可怕的,不是“见鬼”,而是心中“有鬼”。

心的旁边住着一只鬼时,就表示我们心中有“愧”。

一个人只要心中有鬼,就会不断“疑神疑鬼”,以为自己在街上遇到的,都是“孤魂野鬼”。

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才是人生道路上最可怕的那只鬼。

“无明”,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只鬼”。

心中有鬼时,我们要赶快忏悔。


* 本页文字,皆为原创。如欲转载,请注明原处。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