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0 October 2013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曾经因为“遗传性的暴牙”,而觉得很自卑...

后来发现“暴牙”的“功能”,其实是“伶牙俐齿”,才渐渐放下了内心的自卑感。

当一个人,对自己或别人,有很多“期待”时,往往你看到的,都不会是 “真实的自己或别人”,而是你期待中 “理想的别人或自己”。

这是一种 “危险的心理投射”。

你若期待自己是“美丽的” “聪明的”,而现实中的你,是长得“一脸普通”,或 IQ有限”,“挫败感”,就会油然而生。

我们的社会,对于一个儿童,甚至一个成年人,有太多的“this  & thatExpectation”。

你若细心地去“追溯”自己对自己或他人的这些Expectation,是从何而来时,你会发现:
很多时候,它是我们过去的“原生家庭”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我们的。

若你再继续“追溯”下去,你会发现:

这些影响我们“生命价值观”的原生家庭或重要他人的“价值观”,其实是由整个“社会群体的主流价值观”,演变而来的。

诸如我“必须”长得漂亮,才会有人爱;或我“必须”很聪明,才会受人重视

这一些,“我必须这样”或“我必须那样”的“选择”,其实“我根本没得选择”。

于是,很多人的“内在”,即使长大成人了,依然有很多的“焦虑不安”,害怕哪一天,自己“外强中干”的“假面具“会被人拆穿,一辈子,都活在“我得不到爱”或“我不被重视”的恐惧当中

要打破这样的“生命迷思”,首先,我们要有智慧去认清:

“哪一些现实,是我没有能力改变的?”

“哪一些现实,是我可以做出选择的?”

譬如:我可能长得并不漂亮,可是,我能不能够“添加”自己的“知性美”呢?

或者,我可能在数学方面没有天分,可是,我能不能够尽情去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呢?

其实有好多方面,是人在长大了以后,可以“自我改善”的;可是,我们往往习惯性地,把“焦点”放在哪些我们“不足的地方”,而不是把注意力,专注在我们“擅长的部分”。

我们可能一生,都在自惭形秽,怨天尤人;或埋怨环境,指责别人;却没想到,是自己白白浪费掉了上天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潜能”。

若我们已经尽了力,现实还是不理想,那么,我们就要学习去接纳: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生命是没有完美的。”

学习去接受,这一个“不完美的人生;学习去接纳,这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虽然不完美,但我依然学习去爱这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图片摘自网络)

Wednesday, 11 September 2013

与生命和解


我们成年后不断重复的「情感模式」,很多时候是在无意识之中,重复我们幼年时和「重要他人」(一般是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依附型态」。


如果幼年时曾经「被伤害」的经历(生理或心理上的虐待或被遗弃)没有被疗愈,我们就会在成人的关系当中,一直不断陷入幼年时的「受伤状态」;一方面是因为希望可以改写过去的惨痛经历,一方面是希望过去在当下可以得到救赎。


虽然理智上,我们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过去」既无法改写,也无法在「当下」得到救赎;但潜意识的渴望,却会不断地「推动」我们「再试一次」——只要再试一次,我就可以改变过去,创造不一样的未来。


为了「修复」过去的「错误」,受了伤的「内在小孩」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改写命运,哪怕现在已经成年的自己,会伤痕累累,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


直到成年的自己,有所觉醒:



“明白过去既没有办法重来,也无法重新改写。


面对过去,我们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以它「本来的面貌」去接受它。接受它就是如此的不堪,接受它就是存有遗憾,接受它就是有瑕疵、不完美。


唯有当我们愿意无条件地去接受自己过去「生命经历」中的不堪、遗憾、瑕疵和不完美,也愿意跟过去的伤痛「和解与告别」,我们才能无条件地去接受和接纳现在的自己——接受、欣赏自己的美好与独特性,也接受、接纳自己的限制和不完美。”


Sunday, 23 June 2013

Man of Steel


年幼的Clark Kent因异于常人的超感官能力备受困扰,委屈地向母亲哭诉:“The world is too big, mom.

门外的母亲慈祥地告诉他说:“Then make it smaller. ”透过声音,引导他,专注在一个点...

——————————————————————————————————————————————————————

这些年,除了持续去上课、自我成长以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学习着,做自己的“good enough parents”。

昨晚让我胃绞痛的一通电话,让体质敏感的我,想起了“Man of Steel”里,Clark Kent的母亲,安慰和帮助他训练感官的这个情节;也让我意识到,我的「内在小孩」一直长不大的原因,除了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以外,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从小他就一直不断地在吸收周围环境的「负面情绪能量」。

这个在潜意识里面运作已久的「行为模式」,今天,我是第一次,才意识到它的「存在」。

无怪乎,从小到大,我会刻意地去避开父母激烈冲突的情境;而矛盾地,又会不断地去吸收他们激烈争吵后的负面情绪能量。

我想,已经成年后的我,能够为自己遍体鳞伤的「内在小孩」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停止无意识地去吸收别人负面的情绪能量。

要做到这一点,我得学习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建立起一个健康的「心理界限」,把别人的情绪,归还给别人,把自己的情绪,归还给自己。
谢谢你,“Man of Steel”,让我上了宝贵的一堂课。


Saturday, 8 June 2013

After Earth

心血来潮,和同事去看了这部电影。
这是继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之后,Will Smith和他儿子Jayden Smith在大荧幕上的再度携手合作。
深深地被这俩父子在戏里面默契十足的精湛演技所感动。一个眼神、一句对白、一个动作,就自然地表达出了一位严肃的父亲,对儿子「爱在心里口难开」的关切之情;和一位进入「叛逆期」的儿子,渴望获得父亲认同和肯定的赤子之心。

我相信,荧幕下的这对父子俩的亲子关系,应该也和戏里面所呈现出来的,相去不远;否则,他们无法呈现出荧幕上天衣无缝的默契。 

若你曾经学过「家庭治疗」,对于「原生家庭」有一些了解,或是对于灵性成长深感兴趣,我会建议,请不要只是带着纯粹去看一部科幻动作片」的心情,去看这部电影。

我会建议,你把你曾经学过的「家庭治疗理论」,或你所知道的灵性智慧,也一并地带进电影院,去「觉察」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人生意境」。敞开你的心胸,用你的「觉知能力」、用你的「Self」、用你的「生命力」,去跟电影中的RaigeKitai联结,看一看自己在看这部电影的同时,你「内在的冰山」有什么样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他们怎样和自己「联结」?彼此,又是如何「互动」呢?


用「心」去感受这部电影,带给你的「体验性经验」;用「心」去感受这部电影,带给你的「积极导向」。

祝福你:「快乐学习、勇敢成长!」

Tuesday, 7 May 2013

父母与教师性教育成长工作坊


日期:2013年06月29日(星期六)~ 06月30日(星期日)
时间:早上9点至下午6点
地点:Women’s Centre for Change (WCC) 241, Jalan Burma, 10350 Penang
主办:心灵重整工作室
协办:台湾性学会(马来西亚分会)

讲师简介:

吴启铭

学历
台湾性学会认证合格性教育教师
、性咨询师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学士
目前为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境外硕士研究生

经历
台湾性学会(马来西亚分会)理事长
新纪元学院辅导与谘商心理学系咨询委员、兼任讲师
爱FM“爱要性福”节目嘉宾
《I feel》时尚杂志、南洋商报《性爱临床》副刊、《孩子》亲子杂志性教育专栏作者
曾为《中国报》、《东方日报》性教育专栏作者

活动宗旨:
推广性教育课程。
提升师长的性教育知能,促进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课程目标:
提升师长对性教育重视的意识,并促使师长在生活中落实性教育。
修正师长对的性观念,并正确传达性知识。
促使师长以健康和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和谈论性议题。
教育师长以妥当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性问题。

研习方式:
讲授式课程、小组讨论、实务演练。

开放对象:
父母、小学与中学教师、社工、辅导员、义工、社会教育工作者、对此课题有兴趣之社会人士。

开放名额: 
至少25人开班。若报名人数不达标而取消将全额退款。

研习时数: 
16小时(缺席达2小时不获颁发出席证书)

课程架构:
父母不得不知的性生理知识
- 身体变化历程、月经、卫生棉教育、梦遗、自慰、射精等
父母必然担心的性心理发展
- 约会、恋爱、
性行为、性骚扰、性取向、性别意识
让父母束手无策的性问题
- 喜欢裸体或自摸、撞见父母行房、接触色情、青少女怀孕
让父母冲突和挣扎的问题
- 亲子共浴、父母可否在孩子面前表现亲密行为、该不该教避孕?

报名费用:
RM300(含讲义、证书、茶点、素食午餐)
优惠价(择一):
(一) RM230
(团体价,同一学校/非盈利组织四人或以上报名者)
(二) RM250
(供6月3日之前完成报名与缴费者)
(三) RM500
(供父母一起报名者,报名截止前有效)

报名方式:
请填妥网上报名表格,连同银行汇款证明副本(清楚写明中英文姓名,注明“性教育成长工作坊报名费”),Email至:
银 行:Public Bank 3173-0677-26
户 名:Soul Inspiration Centre 
电 邮:soulinspirationcentre@gmail.com 
面子书 :www.facebook.com/soulinspirationcentre
活动咨询:吴先生012-728 3991

截止日期: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6月17日之前取消报名者,将被征收RM 50手续费,其余款项将以汇款方式退回。
6月17日之后取消报名者,恕不退还报名费,唯接受由他人取代名额。

报到通知:
为支持环保减少纸张作业,报到通知将在6月19日至25日之间以Email方式寄到各位报名者的电子信箱。敬请各位报名者以正楷写明Email地址以能成功寄达。



Wednesday, 27 March 2013

《亲密之旅》婚恋情商工作坊

,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亲密,是我们活在爱中的渴望。我们常以为:「爱,就是给予对方一切最好的」可是,却可能没有想过:「我们所给予的,是不是也是对方所期待的?」

所以在「亲密之旅」里,“爱情医生”黄维仁博士的一段话:「不是爱得更努力,而是爱得更有智慧」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亲密之旅》是临床心理学家黄维仁博士整合过去30年最尖端的临床实证研究及婚姻治疗课程之精华。本课程的宗旨是帮助您探索真爱、认识自我、协助您增进亲密关系, 并达到解读爱、体验爱及收获爱的目的。

您,渴望在爱中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吗?

欢迎您报名参加「密之旅」工作坊,与我们一起创造更幸福美满的生活。





课程内容:

第一课 :爱的探索
第二课 :智慧存款
第三课 :了解差异与冲突
第四课 :和谐的两性关系
第五课 :原生家庭
第六课 :发展情感智慧
第七课 :四种依附形态
第八课 :亲密关系“四大杀手”
情绪调节“五大要诀”
第九课 :关系修复十大步骤
第十课 :寻求双赢
第十一课 :学习饶恕
第十二课 :爱的行动

方式:自我分析、二人对话、小组演练、短片观赏等体验性活动

日期 : 27 & 28/4/2013 (星期六&日)
时间 : 10am ~ 7pm
地点 : 槟城中路YMCA
适合对象 : 夫妻、情侣与单身者
名额 : 只限15对夫妻/ 情侣或30个人
报名费 : RM180(伴侣) RM120(个人)
(包含素食午餐、茶点、学习者手册)
询问电话 : 012-7283 991

报名截至日期:23/4/2013
*名额只限15对夫妻/情侣或30个人

请把报名费直接存入Soul Inspiration Centre (Public Bank 3173-0677-26)
并将报名表格和汇款单据电邮至:soulinspirationcentre@gmail.com


有兴趣报名参加《亲密之旅》婚恋情商工作坊的学员们,可点此连接下载报名表格。
https://www.box.com/s/oqttfhrtspqqueg877adhttps://www.box.com/s/oqttfhrtspqqueg877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