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7 September 2015

《扮演孩子的土壤》

我深深地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各自,也有他与生俱来的天赋潜能。”

因此,我也深深地相信:“世界上没有一套标准的亲子教养方式,是适用于每一个孩子的” 。

比如说,隔壁邻居的“老大”,个性是比较独立勇敢的;而你家里面的“老大”,个性是比较优柔寡断的。那么即便两个孩子都是家中排行第一的“老大”,同样“激进的教养方式” ,未必,也适用于个性优柔寡断的孩子身上。

因为个性优柔寡断的孩子,并不是因为他想要优柔寡断,他才优柔寡断的;而是某种程度上,在他的“先天气质”里面,是比较不容易做决定,或者是对独立做决定缺乏安全感的;而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先天气质,就妄下判断:“这个孩子怎么那么没有用?只不过是叫他做一个小小的决定,也要琢磨那么久?”

对于一个个性本来就优柔寡断的孩子,这句话,“出自父母之口,听在孩子心里”,特别的刺耳,也特别的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因为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视的人,也是关系上最亲密的亲人,如果连父母也无法去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那么还有谁能够去接纳“如此不堪的自己”呢?

在父母身上,孩子不但得不到他所渴望的“心理滋养”;也因为自己的个性,而让父母感到 “厌恶”或“羞耻”,心中的“自责”和“内疚”,可想而知。

内在资源有限,认知能力还没有发展成熟的孩子,在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可能受到威胁”的时候,为了“讨好父母,以利于生存”;可能会因此而“强迫”自己,“必须”变得跟隔壁邻居“一模一样,独立勇敢”的孩子,以挽回父母对自己的爱。

然而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可能也会“隐隐约约”地觉得这样的“生存姿态”,自己,不太习惯,也不太舒服。

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孩子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双面人”——在父母师长面前,“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独立勇敢的孩子”;然而在亲近的朋友面前,可能就像一粒“泄了气的气球那样”,又变回了自己“优柔寡断的老样子”。

面对一个个性比较优柔寡断的孩子,父母需要扮演的角色,除了去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以外;也要从旁协助和引导孩子,以身教和言教的方式,让孩子去看到——做决定,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即使做错了决定,也还是可以在日后修正和调整过来;若没有办法修正和调整过来,也能够学习去承担自己界限范围内,应该承担的责任。

“让孩子长成他本来的样子”,是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孩子生下来,并不是为了“讨好父母而生存”,也不是为了“延续父母未完成的梦想”而生存。


「父母的责任,是扮演孩子的土壤,提供孩子生命成长所需要的心理营养,让孩子内在生命树的树根,可以深深地,扎根在父母厚实的有机体土壤上。

根长得结实厚壮,就无须惧怕狂风暴雨的摧残,也无须惧怕长不出硕果累累的树干。」

加油,孩子!加油,父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