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 November 2013

适婚年龄


什么时候,才是最佳适婚年龄?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上一代的人,10多岁就结婚了;同辈的,平均在20多岁结婚;现代人,3040多岁才结婚的,其实也不少。

可见,所谓的适婚年龄,是会随着时代和整个大环境的改变而有所不同

简单来说,要衡量一个人,是否已经适合步入婚姻,可从生理、心理和经济这三大因素来做评估:

1) 生理:发育成熟、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自我约束,愿意自我负责。

2) 心理:有成熟的人格与健全的心理素质,可以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愿意承担家庭角
色。

3) 经济:有稳定的事业和经济收入,可以做好理财规划,愿意承担家庭开销。

当然,以上所说的,是步入婚姻的理想条件;现实中,还是有不少情侣,是因为感觉对了谈恋爱很久了 年龄不小了或是意外怀孕等因素,而选择步入婚姻。

人们常说:婚姻是恋爱的坟墓

如果从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Robert J·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来看,也不无道理。

罗伯特。斯坦伯格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为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情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   ( “ ” 引述自百度百科)

热恋中的情侣,因为受到爱情荷尔蒙的影响作用,所以是处在激情亲密较多、承诺较少的阶段;相处时间久了,就会想要从激情亲密,步入到重视承诺,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婚姻的阶段。

传统的婚姻观念影响之下,许多人在无意识之中会默认:

婚姻,是爱情理所当然的结果。

但现实是:婚姻和爱情,是两个不同的人生阶段。

——能够谈得好一场恋爱的,未必也能够处理好一段婚姻关系。

在婚姻里面,除了必须共同承担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开销以外,还必须能够持续刻意地经营友谊有效地处理差异和冲突发展健全的真我( “ ” 引述自《亲密之旅》,黄维仁博士)

简单来说:

如果爱情是学习欣赏彼此的不同点,那么婚姻就是学习接纳彼此的差异性。

夫妻之间,由于共同生活在一起,所以产生冲突和摩擦的机会,相对来说,也比朋友、恋人,来得更多。

俩人,若无法将心比心,去接纳和包容彼此的差异性不完美,婚姻可以持续幸福下去的可能性,并不高。

若环顾四周,其实不难发现: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的例子,比比皆是。

老一辈的人常说:床头打架,床尾和;但现代人的观念则是:

合则聚,不合则离。工作,不适合就换;婚姻,不适合就离。

这样的一个新新人类观念,不但没有造就比上一代更幸福的婚姻,反而制造了比上一代更多的破碎家庭

所以如果你问我:什么时候,才是最佳适婚年龄?

我想我会反问你:你「原生家庭」的未了之事”(Unfinished Business)都完成了吗?

——你可以还没有完成,但你不能没有觉察(Awareness)它的存在,以及它对你现有婚姻的影响。

就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帝芬。柯维博士(Stephen R. Covey) 所言: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观念对了,方向才会正确。

你若是在生理、心理和经济上,和另一半都做足了最好的准备,那么恭喜你,从现在开始的任何时刻,都是你们的最佳适婚年龄

缺的,就只是一个黄道吉日而已。